中国电池网 - 电池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行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电池知识 | 电池选购 | 废旧电池 | 企业访谈 | 名人访谈 | 企业管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钙钛矿电池行业研究:崛起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再提速
3.biz | 商业搜索

钙钛矿电池行业研究:崛起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再提速

信息来源:batterydir.com   时间: 2023-03-30  浏览次数:13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亚前海证券,段小虎、柴梦婷)

1.引言

光伏发电已进入了平价时代,下一步即是向光储平价时代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行业降本增效的诉求更为强烈。实现降本增效的主要路径即是在制造端不断进行技术迭代,我们认为把握新技术发展为光伏行业主要推荐投资主线之一。目前太阳能电池技术正在从传统P 型PERC电池向TOPCon、HJT、xBC 等 N 型技术过渡。更远期来看,从效率来看,晶硅电池理论极限转换效率为 29.43%,单结/叠层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将达到 33%/45%,钙钛矿电池具有更大的效率提升潜力;从成本来看,在原材料成本低、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助力下,大规模量产后的钙钛矿组件生产成本仅为晶硅组件极限成本的 50%。钙钛矿电池的发展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降本增效,向光储平价时代迈进。钙钛矿电池产业目前仍处于从0到1的阶段,但产业化进程正在不断提速:今年多家企业百兆瓦产线落地投产,预计 GW 级设备招标有望在年内启动,GW级产线有望在明后年落地。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钙钛矿主题有望受到持续关注,相关设备及核心辅材将率先迎来投资机遇。

2.简介: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飞速提升

2.1.定义及原理:钙钛矿指具有ABX3 型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发电原理基于光生伏特效应

钙钛矿诞生于 1839 年,广义钙钛矿指具有ABX3 型化学组成的化合物。1839 年,钙钛矿(Perovskite)被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并以其名字来命名。1978年,Weber 将甲铵离子引入晶体中,便形成了具有三维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广义的钙钛矿是指具有 ABX3 型的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其中A(A=Pb2+, Na+,Sn2+,Sr2+ , K+, Ca2+, Ba2+等)是大半径的阳离子,B(B=Ti4+, Mn4+, Zr4+,Fe3+, Ta5+等)是小半径的阳离子,X(X=F-, Cl-, Br-, I-, O2-等)为阴离子。

ABX3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更适用于光伏领域,其具有三维结构。在众多钙钛矿材料类型里,具有高介电常数的BaTiO3 或一些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如 PbTiO3、SrTiO3、BiFeO3 等)吸光能力较差,在收集自由电荷方面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光伏领域。相比之下,Weber 首次发现的具有三维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光电性能优异等优势,更适用于光伏领域。从钙钛矿材料具体形态结构来看,典型的ABX3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中,A 位为有机阳离子,如甲铵离子,甲脒离子,占据了正方体的八个定点;B 位为二价金属阳离子,如Pb2+、Sn2+等,处于正方体的体心;X 是卤素离子,如 Br-、I-和 Cl-,占据了面心。目前较为常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材料为碘铅甲胺(MAPbI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基于光生伏特效应,利用电子和空穴对产生电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其工作基于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应,即在光照条件下钙钛矿材料内部处于发射区、势垒区和基区的价带电子会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而跃迁至导带,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具体来看,当钙钛矿层受到光照后,内部激子发生分离产生电子和空穴对,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层导出,空穴通过空穴传输层导出,当器件外加负载便能够形成完整的回路。

2.2.发展历程:诞生十余年,单结转换效率从3.8%跃升至 25.7%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诞生十余年,单结转换效率从3.8%跃升至25.7%。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来看,2009 年,日本科学家Kojima和Miyasaka 将钙钛矿这种材料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并实现了3.8%的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式诞生。2012 年,研究小组使用固态 spiro-OMeTAD 作为空穴传输层以替代传统的液体电解质并制备出全固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9.7%,同年转换效率首次超过10%,自此实现了钙钛矿电池的固态化。2013-2015 年,得益于两步沉积法、氧化铝取代二氧化钛、采用阳离子交换等途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相继突破 15%和 20%。随后 5 年内,转换效率平均每年提升1-1.5pct,2019年实现了 25%的突破。目前,单结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记录为25.7%,由韩国 Seok 团队于 2021 年创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诞生十余年以来,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从 3.8%到 25.7%(不考虑叠层)的快速提升,效率爬坡进展亮眼。从理论极限效率来看,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高转换效率有望达到 33%,超过晶硅电池 29.4%的极限效率。

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高达32.5%,理论极限效率为45%。钙钛矿/钙钛矿、钙钛矿/晶硅、钙钛矿/薄膜等叠层电池为当前研发的热点之一,构建叠层电池能大幅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具体来看,钙钛矿电池的光谱响应范围在 300~800 纳米,即可见光波段,而晶硅电池、铜铟镓硒(CIGS)等薄膜电池可以吸收利用红外光。因此,将钙钛矿电池和晶硅、CIGS 等电池组成叠层电池,能够充分利用各波段的光照,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从最高转换效率来看,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9%,由仁烁光能团队于 2022 年研发;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记录为32.5%,由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HZB)的科学家于2022 年创造;钙钛矿/薄膜叠层最高转换效率为 24.16%,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于2020年研发。从理论极限效率来看,叠层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可达45%。

2.3.分类及结构: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反式平面型为较常见结构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新型电池,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第一代晶硅电池,包括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目前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进程均位居各类太阳能电池之首,但该类别电池仍具有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其制备依赖于高纯度的硅料,高纯度硅料价格昂贵,叠加硅基电池制备及封装工艺繁琐;2)第二代化合物薄膜电池,包括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CIGS),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GdTe),砷化镓太阳能电池(GaAs),磷化铟太阳能电池(InP)等。该类电池较晶硅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和质量轻等优点,但该类电池的的活性层含有部分稀有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价格昂贵且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3)第三代新型电池,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有机太阳能电池(OSC),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等。该类电池具有原料无毒且储量丰富、成本低、工艺简单且可柔性制备等优点,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发展仍处于中试线阶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根据电荷传输方向不同分为n-i-p 型(正式结构)和p-i-n 型(反式结构),根据传输层结构不同分为介孔结构和平面结构。具体来看: 1)n-i-p 介孔型,此结构从下到上分别是:透明导电基底,致密的TiO2电子传输层,TiO2 介孔层,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早期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多采用此结构,但该结构中空穴传输材料会填充在TiO2介孔层和钙钛矿形成的孔洞中,导致有电子传输能力的TiO2 颗粒与空穴传输层材料接触,最终致使开路电压下降,叠加该类电池需要经过高温烧结,耗能严重且不利于产业化,布局该类电池的企业包括万度光能;2)n-i-p 平面型,又名正式平面结构,此结构从下至上分别是:透明导电基底,n 型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层,p 型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与介孔结构相比,平面型结构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开路电压更高等优势;3)p-i-n 平面型,又名反式平面结构,此结构从下至上分别是:透明导电基底,p 型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层,n 型电子传输层和金属电极。该类结构制备工艺简单、可低温制备、成本低,可用于钙钛矿叠层器件的制备,且迟滞现象几乎可以忽略,但具有效率不高的缺点,布局该类电池的企业包括协鑫光电、极电光能等。目前反式平面结构为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中较为主流的选择。

3.优点及产业化痛点:降本增效为最主要优势,仍存在稳定性差和大面积效率下降的挑战

3.1.优点:成本低+转换效率高+应用场景广泛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的优势,钙钛矿组件成本是晶硅组件极限成本的 50%。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的显著优势,其低成本主要表现在: 1)原材料成本较低,a)钙钛矿层原材料均为基础化工材料,储量较丰富且价格较低;b)原材料用量少,钙钛矿层厚度仅有500nm左右,单晶硅电池硅片平均厚度在 150 微米;c)钙钛矿材料对于提纯要求不高,对比硅基太阳能电池必须使用 99.9999%高纯硅,太阳能级钙钛矿材料纯度要求95%以上即可; 2)制备过程可低温进行,能耗较低,钙钛矿电池可以采用溶液法制备,生产工艺流程温度不超过 150℃,而晶硅材料的铸锭和拉晶都需要1500℃以上高温,生产能耗差距较大,每瓦单晶组件制造的能耗约是1.52KWh,而每瓦钙钛矿组件能耗约为 0.12KWh,单瓦能耗只有晶硅的1/10;3)生产效率高,钙钛矿电池从原材料到最后的组件制备,整个生产流程仅需要约 45 分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钙钛矿组件成本构成来看,钙钛矿占比约为 5%,玻璃、靶材等占到另外的2/3,总成本约为0.5-0.6元/瓦,是晶硅组件极限成本的 50%。

钙钛矿太阳能具有高转换效率和发电量的优势,叠层更具效率发展潜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效率高达33%,实验室最高效率为25.7%;叠层极限效率更是高达 45%,实验室最高效率为29%。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转换效率及发电量主要得益于:1)钙钛矿材料带隙更接近最优带隙,Shockley-Queisser限制下,单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理论值最高为33.7%(对应带隙 1.34 eV),传统的铅基钙钛矿材料的禁带宽度在1.5 ~ 1.7eV范围内,传统晶硅电池的带隙约为 1.12eV,钙钛矿的带隙更为接近最优带隙。以CH3NH3PbI3 为例, 钙钛矿薄膜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 禁带宽度为1.55eV,电导率为 10?3 S/m3, 载流子迁移率为 50 cm2/(V·s), 吸收系数105, 消光系数较高, 几百纳米厚薄膜就可以充分吸收800 nm以内的太阳光,对蓝光和绿光的吸收明显要强于硅电池,且钙钛矿晶体具有近乎完美的结晶度, 极大地减小了载流子复合, 增加了载流子扩散长度;2)带隙可调,适合叠层电池的制备,叠层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天花板,叠层电池理论极限转换效率高达 45%;3)钙钛矿的温度系数趋近于0:晶硅组件的温度系数是-0.3%/℃左右,即温度每上升 1 度,功率下降0.3%;而钙钛矿的温度系数为-0.001%/℃,趋近于 0,故而其实际发电效率显著高于晶硅。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质和柔性特点,下游应用场景广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下游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得益于钙钛矿材料吸光系数大,厚度较薄就能实现对太阳光的有效利用(传统晶硅电池硅片厚度在150微米左右,钙钛矿层厚度在 500 纳米左右),钙钛矿材料特性决定了钙钛矿电池的制作可采用轻薄、柔性基底。轻质和柔性特点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 BIPV、汽车光伏等。此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带隙可调性使其具有室内光伏电池理想的宽带隙,将钙钛矿电池的下游应用范围拓展至弱光及室内光伏,进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和智能出行等领域。目前已有相关企业布局该应用领域的研究,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广东脉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钙钛矿室内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 1000lux U30 光源照射下达到44.72%,为当前世界最高值。

3.2.产业化痛点:稳定性差导致寿命短、大面积制备效率低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不稳定,主要系钙钛矿材料本身和各功能层相互影响所致。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1)钙钛矿材料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决定性因素)。钙钛矿材料易在水、氧气、热、光等环境作用下加快分解;2)器件中各功能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极)与钙钛矿层易产生相互影响。在正式结构中,多用TiO2和ZnO等金属氧化物做电子传输层,这两种材料在光照下会产生光生空穴并催化分解钙钛矿材料。Spiro-OMeTAD 是空穴传输层的常用材料,其对碘离子比较敏感,钙钛矿材料中的碘离子扩散到 Spiro-OMeTAD后,会降低其电荷传输性能。金属顶电极为目前较主流的选择,但金属原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钙钛矿层中,引起钙钛矿材料发生分解,且光生伏特效应所形成的内建电场会加剧原子的扩散,从而加速分解。此外,钙钛矿材料中的卤素离子会扩散到金属电极并造成腐蚀,从而影响性能。任何一个环节材料性能失效都会导致产品性能衰减,从而影响电池的稳定性。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差致使其寿命较短,成为制约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太阳能钙钛矿电池技术发展和经济性分析》中指出,目前钙钛矿电池持续光照实验最长达到 10000h,若按照全天平均日照时长4h计算,理论寿命也只有 6.8 年。若再考虑到每天实际日照时间会多于4h,以及其他日常损耗,正常寿命将会小于 6.8 年,与目前晶硅电池的理论寿命25 年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虽然纤纳光电的α组件已顺利通过IEC61215、IEC61730 稳定性全体系认证(经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权威认证),行业内仍缺少更多数据的佐证,终端客户对寿命的顾虑未完全消除。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制备效率低,存在效率与面积不可兼得的问题。目前实现较高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均是较小的实验室尺寸(小于1平方厘米),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记录25.7%实现于0.1平方厘米的尺寸,商业化尺寸电池目前平均转换效率在16%左右。电池面积增加时必然会导致转换效率下降,晶硅、碲化镉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面积每增加一个数量级,其转换效率大约下降0.8%,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下降幅度更大,主要原因系:1)制备大面积钙钛矿薄膜时,由制备工艺的局限性导致钙钛矿薄膜均匀性变差,孔洞增加,缺陷增多。实验室制备钙钛矿薄膜主要采用溶液旋涂法,该方法中反溶剂的使用量是影响钙钛矿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且本身具有边缘效应,会导致钙钛矿薄膜的厚度不均匀;2)尺寸增大时电池的非光活性死区(栅线区、刻蚀区)面积增大,使得有效光照面积减小,进而导致组件短路电流密度减小;3)与串并联结构设计和组件工艺相关,导致组件串联电阻增大,转换效率降低。

4.生产流程、材料、技术和设备:生产效率较晶硅电池大幅提升,材料、技术和设备均未定型

4.1.生产流程:制作过程仅需45 分钟,可在单一工厂完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效率较高,完整的生产流程仅需45分钟。以反式结构为例,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流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环节:TCO 层制备——P1 激光划线——空穴传输层沉积——钙钛矿层沉积——电子传输层沉积——P2 激光划线——电极制作——P3 激光划线——P4激光清边——组件封装与测试。值得注意的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从玻璃、靶材、化工材料、胶膜等原材料的进入到组件成型,整个生产流程仅需 45 分钟左右,相较于传统晶硅组件制作时间(大约3天)大幅缩短,且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制备可以在单一工厂完成,晶硅组件则需要流转四个工厂(硅料厂、硅片厂、电池片厂、组件厂)。

4.2.材料端: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分为有机和无机材料体系,催生丁基胶和 POE 需求

4.2.1.功能层材料:电池材料选择未定型,分为有机和无机材料体系

电池材料选择未定型,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分为有机和无机材料体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还处于 0-1 阶段,其技术路线和材料选择均未定型,从各功能层材料选择层面来看: TCO 层(透明导电基底):TCO 是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者化学镀膜的方法均匀地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它位于器件最底端,是太阳光和载流子传输的重要部件,需要具备高透光率和高导电率的特征。常见的透明导电玻璃材料包括铟锡氧化物(ITO)、氟锡氧化物(FTO)和铝掺杂的氧化锌(AZO)。ITO 薄膜应用最早,具有导电性好、膜层牢固等优点,但原材料铟为稀有元素故而价格较高。FTO 薄膜导电率略逊于ITO薄膜,但成本相对较低,且化学和力学抵抗性好。AZO薄膜光电性能已与ITO 薄膜相当,且原材料易得故而成本相对较低,性价比优于ITO薄膜,但存在镀膜后不能钢化,且耐候性较差的问题,目前产业化应用尚未成熟。从导电率角度来看,三种材料的排序为:ITO>AZO>FTO;从化学耐久性角度来看,三种材料的排序为:FTO>ITO>AZO;从硬度角度来看,三种材料的排序为:FTO>ITO>AZO。

空穴传输层:良好的空穴传输材料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较高的空穴迁移率;2)较好的疏水性,可以有效阻挡水汽;3)能采用溶液法制备,符合实际应用需要;4)其物理性质必须与钙钛矿匹配,具有与钙钛矿吸光层匹配的能级。空穴传输层材料可以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常用的有机材料包括 Spiro-OMeTAD(多用于正式结构)、PTAA、PEDOT:PSS(多用于反式结构)等,常用的无机材料(多用于反式结构)包括氧化镍、碘化亚铜等。无机材料较有机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强、空穴迁移率高、制备成本低、易于合成等优势,但无机材料通常需要高温烧结,且与柔性衬底不兼容。此外,根据目前披露的电池效率来看,采用无机材料制作空穴传输层的电池效率不及采用有机材料制作空穴传输层的电池效率。

钙钛矿层:广义钙钛矿指 ABX3 型化合物,在典型的ABX3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中,A 位为有机阳离子,如甲铵离子,甲脒离子;B位为二价金属阳离子,如 Pb2+、Sn2+等;X 是卤素离子,如Br-、I-和Cl-。目前较为常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材料为碘铅甲胺(MAPbI3)。电子传输层: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包括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二氧化锡(SnO2)等金属氧化物,有机体系包括富勒烯(C60)及其衍生物。其中,二氧化钛为最早诞生,也是目前为止应用最广泛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主要得益于其具有能级合适,粒径可控和较长的电子寿命的优势。有机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种类并不多,常见的是C60及其衍生物,应用在反式结构中。采用有机材料(C60 及其衍生物)制备电子传输层的器件具有稳定性强和转换效率高等优势,但同时具有价格昂贵的劣势。

顶电极:顶电极对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电荷收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顶电极材料能够改善器件的光电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其材料选择主要包括金属(Ag、Au 等)和非金属(碳等)。其中,金属顶电极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金属顶电极成本较高、制备需要高温高真空的蒸镀工艺,且光吸收能力和长期稳定性有待提高。碳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且碳材料的功函数与金的功函数相似,使得碳材料成为制作顶电极的理想选择之一。使用碳材料制作的顶电极材料成本低、稳定性好,但导电率明显不及金属顶电极。

4.2.2.辅材:钙钛矿组件对水汽隔离要求高,催生丁基胶和POE胶膜需求

POE 胶膜具有较强的水汽阻隔能力和抗老化的优势,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渗透率为 100%。POE 胶膜较 EVA 胶膜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POE 属于非极性材料,故具有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根据福斯特公司公告,POE 胶膜水汽透过率仅是 EVA 胶膜的 1/10;2)POE 分子链结构稳定,老化过程中不会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故具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根据CPIA,2022 年,POE 胶膜和 EPE(EVA-POE-EVA)共挤型胶膜在晶硅组件中的市场份额占比达 34.9%,广泛应用于双玻组件和N 型组件。钙钛矿组件将催生对 POE 胶膜的需求,晶硅电池封装中的主流选择EVA胶膜不适用于钙钛矿组件的封装,主要原因系钙钛矿材料遇到水汽等会加速分解,叠加EVA降解产生醋酸从而影响到钙钛矿活性层性能。

丁基胶较硅胶具有更低的水汽透过率,是钙钛矿组件封装的优质选择。目前晶硅组件常用的铝边框和硅胶密封可以有效阻挡液态水,但不能阻挡水汽分子,故不再适用于钙钛矿组件的封装。丁基材料的水汽透过率低,根据赛伍技术在 HJT 创新技术成果大会中披露,光伏硅胶水汽透过率为84克每平方米每天,而丁基胶水汽透过率仅为0.25 克每平方米每天。使用丁基材料替代硅胶形成组件封装可以大大下降水汽透过率以保证组件的发电稳定性,对于钙钛矿组件等对水汽隔离要求较高的组件,采用丁基胶封装是较好的选择。。

钙钛矿电池 TCO 层激发 ITO 靶材增量需求,靶材占比钙钛矿组件成本高。靶材是镀膜的核心原材料,在溅射工艺中起到的作用是:溅射工艺利用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在高真空中经过加速聚集,而形成高速度能的离子束流,轰击固体表面,离子和固体表面原子发生动能交换,使固体表面的原子离开固体并沉积在基底表面,被轰击的固体即是溅射靶材。靶材应用领域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液晶面板、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步骤,下游涉及半导体、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等行业。靶材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TCO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顶电极制备环节,TCO 层的存在激发了ITO靶材的增量需求。目前靶材行业仍被美、日等企业垄断,应用于钙钛矿电池的靶材供应商主要包括隆化科技和阿石创。从协鑫百兆瓦产线的钙钛矿组件成本组成来看,靶材是最主要的成本构成,成本占比37%。

4.3.设备端:不同技术路线催生不同的设备需求,镀膜设备价值量占比最高

技术路线和设备选择未定型,核心设备包括镀膜、涂布和激光设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还处于 0-1 阶段,其技术路线和材料选择均未定型,从技术路线选择层面来看,以反式结构为例,空穴传输层制备主要技术路线为 PVD(包括磁控溅射和蒸镀);电子传输层主要技术路线包括PVD磁控溅射、RPD、ALD;电极主要技术路线为PVD(包括磁控溅射和蒸镀);钙钛矿层可供选择的主流工艺路线包括狭缝涂布和真空蒸镀,目前狭缝涂布为较主流的技术路线。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包括镀膜设备(PVD、RPD、ALD)、涂布设备和激光设备,其他设备包括前道清洗设备、封装设备等。

4.3.1.涂布设备:钙钛矿层产业化制备以湿法中的狭缝涂布法为主,催生涂布设备需求

钙钛矿层产业化制备技术主要分为湿法和干法,干湿法混合为新的研究方向。钙钛矿层的制备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成膜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涂布法(湿法)、真空蒸镀法(干法)、气相辅助溶液法(干湿法结合)。其中,溶液涂布法又分为刮刀涂布法、狭缝涂布法、丝网印刷法、喷涂法、喷墨打印法和软膜覆盖法,具体来看:

1)溶液涂布法制备(湿法):a)刮刀涂布法:利用刮刀与基底的相对运动,通过刮板(半月板)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分散到预制备基底上成膜。相较于早期仅适用于小规模产线的旋涂法,刮刀涂布法具有成膜质量优、工艺稳定性强,叠加钙钛矿溶液的浪费大幅减小等优势;b)狭缝涂布法:将钙钛矿前驱体墨水存储在储液泵中,并通过控制系统将其按照设定参数均匀地从狭缝涂布头中连续挤压至基底上以形成连续、均匀钙钛矿液膜。狭缝涂布法较刮刀涂布法具有目标钙钛矿液膜的参数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参数设定进行精确设计、可避免基底平整度不好而导致的涂布头与基底的直接刮擦及密闭环境可以有效隔离人与有机溶剂的接触的优势;c)丝网印刷法:通过丝网的数目和厚度调整制备薄膜的厚度,对丝网制备要求较高;d)喷涂法:通过对喷枪内的钙钛矿前驱液施加压力,使溶液从喷嘴喷出后分散成微小的液滴并均匀沉积到基底上成膜。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制备,但原料利用率低且有毒液体可能造成沉积腔室的污染;e)喷墨打印法:控制打印腔内压力的变化将钙钛矿前驱体墨水从打印头喷出并打印到预沉积基底上成膜。该成膜工艺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但生产效率较低;f)软膜覆盖法:不依赖于常见溶剂和真空环境,在压力下用聚酰亚胺膜(PI)覆盖的方式将胺络合物前驱体快速转化为钙钛矿薄膜。该方法沉积的钙钛矿薄膜无针孔且高度均匀,器件迟滞较小,且可以在低温空气中进行,便于大面积钙钛矿器件制备,但其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较低。

2)真空蒸镀法制备(干法):真空蒸镀是将装有基片的真空室抽成真空,然后加热被蒸发的镀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基片表面后凝结形成固体薄膜的技术。该方法可以精确地控制钙钛矿薄膜沉积过程中钙钛矿组分的化学计量比,可制备均匀、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而且很容易制备大面积钙钛矿薄膜。此外,蒸镀法制备钙钛矿层具有更高的表面覆盖率,更适用于叠层电池。但蒸镀设备价格昂贵,蒸镀法原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低,目前还未成为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作的主流选择。

3)气相辅助溶液法(干湿法结合):2013 年,Yang 课题组提出了该方法,即溶液法与蒸镀法混合的新方法,具体流程:将含PbI2的DMF溶液旋涂到 TiO2 上,然后在 150 摄氏度的CH3NH3I 蒸汽中热处理两个小时制得钙钛矿膜。广义来看,该方法首先将卤化铅前驱体薄膜通过旋涂、狭缝涂布、刮刀涂布、喷涂、喷墨打印等液相沉积方法沉积在基底上,然后在有机胺卤化物蒸汽中将其完全转化为钙钛矿薄膜。其有效结合了湿法和干法的优势,制备的钙钛矿薄膜比溶液法制备的更加均匀平整,也避免了真空下制备的条件限制,整个过程更经济环保,且适用于可规模化扩展的大面积沉积。

湿法凭借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势成为较主流的选择,其中狭缝涂布法应用最广泛。总结来看,溶液涂布法(湿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成本较低、效率和稳定性较强的优势,但该方法制备的膜的厚度和均匀性不易控制、会出现表面覆盖不全的现象。其中,狭缝涂布法凭借其较高的原料利用率、较好的可重复性等优点,成为目前产业中较为主流的选择,采用该技术路线的企业包括: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大正微纳等。涂布设备供应商主要包括德沪涂膜、日本东丽。真空蒸镀法(干法)可以通过控制蒸发源的方法精确调控钙钛矿中各组分化学计量比,保证膜层的均一性,且表面覆盖率更高,更适用于叠层电池,但该方法设备成本较高(国内几乎无成熟的设备供应商)、原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低,目前仍未走出实验室,涉及到该技术路线的企业包括:无限光能、极电光能等(干湿法)。蒸镀设备相关布局企业包括:捷佳伟创、京山轻机、欣奕华、奥来德。

4.3.2.镀膜设备:PVD 为最成熟的选择,镀膜设备价值量占比最高

空穴和电子传输层制备技术主要分为PVD 和RPD,PVD为目前最成熟的技术选择。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的制备主要包括PVD和RPD,ALD 目前处于研究状态,未来或将应用于钙钛矿电池功能层制备。其中,PVD 又分为真空蒸发镀膜、真空溅射镀膜和真空离子镀膜,其中真空蒸发镀膜和溅射镀膜为制备空穴/电子传输层的主要技术。从三种镀膜技术对比来看,PVD 为目前较成熟的镀膜技术,具有沉积速率快、成本较低的优势,但该技术制备的薄膜均匀性相对较差。在反式结构中,采用RPD制备电子传输层可以减少制作过程中对下方钙钛矿层的影响,但设备成本高于PVD,单价约是 PVD 设备的 2 倍。ALD 是通过将气相前驱体脉冲交替地通入反应室并在沉积基底上发生表面饱和化学反应形成薄膜,具有以下优势:1)三维共形性,广泛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基底;2)大面积成膜的均匀性,且致密、无针孔;3)可实现亚纳米级的薄膜厚度控制。但ALD较PVD/RPD具有沉积速率慢,成本高的劣势。

金属电极制备普遍采用 PVD 技术,目前较为成熟。顶电极根据材料分为金属电极和碳电极,金属电极一般采用PVD(真空热蒸镀)的方式进行沉积,使用该方式制作电极的技术较为成熟,成膜较稳定;而碳电极的制备则可以采用喷涂或者刮涂的方法。 镀膜设备价值量占比最高,RPD 设备国内仅捷佳伟创可供应。以协鑫光电的百兆瓦产线(反式结构)为例,共计使用3 台镀膜设备(2台PVD镀空穴传输层和电极层,1 台 RPD 镀电子传输层)。其中,PVD设备单台价格在 1000 万元+左右,RPD 单台价格在2000 万元左右。综合量、价考虑,镀膜设备在整生产线中价值量占比最高。镀膜设备供应商包括:捷佳伟创、京山轻机、迈为股份、众能光电、湖南红太阳等,其中,RPD设备国内仅捷佳伟创可以供应。

4.3.3.激光设备:钙钛矿对激光精度要求高,激光设备最具确定性

激光工序分为刻蚀和清边,协鑫百兆瓦产线使用4 台激光设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激光工序主要目的分为刻蚀和清边,刻蚀主要目的是阻断导通形成单独的模块,以实现电池片的分片;清边主要目的是对电池边缘做绝缘处理。以协鑫光电的百兆瓦产线为例,共计使用4台激光设备,其中 3 台用作激光划线+1 台用作激光清边。具体来看,P1激光划线主要功能为刻蚀 TCO 层;P2 激光划线主要功能为刻蚀钙钛矿活性层;P3 激光划线主要功能为刻蚀钙钛矿活性层和电极层;P4 为激光清边,激光将边缘清干净后便于后道封装,封装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池片。

钙钛矿电池对激光精度要求高,设备选型中降低热损失为重要因素。钙钛矿电池的厚度远低于(百纳米级别)铜铟镓硒和碲化镉等薄膜电池的厚度(微米级别),故钙钛矿电池对激光精度的要求较高。具体来看,铜铟镓硒电池对激光精度的要求在 3-5 微米,碲化镉电池在2 微米左右,而钙钛矿电池的精度要求在 0.3-0.5 微米的级别,较薄膜电池高一个数量级。此外,钙钛矿材料对热较为敏感,对激光器合理选型以最大程度降低热损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措施包括在 P2、P3 工序中采用皮秒的激光器,该类激光器频率非常高,作用在材料表面的时间非常短,相当于冷光源,对电池片的热损失非常小。 激光设备确定性强,部分厂家已实现整线交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各功能层技术路线和相关设备未定型,但对于激光设备的需求具有确定性。激光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种技术路线都需要在生产线中用到3-4台激光设备。钙钛矿激光设备供应商包括德龙激光、大族激光、迈为股份、帝尔激光、杰普特等,上述企业均已实现了钙钛矿激光设备的交付。

4.3.4.封装设备:阻隔性能要求高,对标OLEDs 封装

钙钛矿电池封装阻隔性能要求高,对标OLEDs 封装。德沪涂膜董事长在第四届全球钙钛矿电池产业论坛中指出,钙钛矿电池封装阻隔性能要求比晶硅电池高几个量级,与 OLEDs 接近,故其封装可以对标OLEDs封装。目前常见的钙钛矿组件封装方式包括:1)完全覆盖封装,即在模块顶部制备封装层,具有保护效果更好的优势,但对钙钛矿活性层及其他功能层影响较大,且直接接触钙钛矿活性层,透光率要求高;2)边缘封装,即在模块周围放置密封剂,可以减少对接触层的影响,降低封装材料与钙钛矿材料发生副反应的可能性,同时对材料的透光率要求较低,但封装效果一定程度降低。在边缘封装过程中加入干燥剂是进一步增加阻水效果的方法之一。目前,布局钙钛矿组件封装设备的企业包括京山轻机、弗斯迈等。

5.产业化进程:技术进步主导,政策+资本加持,产业化进程再提速

5.1.政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国家认可,政策陆续出台助力产业发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契合行业降本增效主旋律,国家政策助力产业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应用场景广泛等优势,契合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主旋律,获得了国家的认可。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钙钛矿电池产业发展,例如:2023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推动 N 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2022年6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掌握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等。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钙钛矿光伏标准专题组,并于2023 年3 月召开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钙钛矿光伏标准专题组成立大会暨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钙钛矿光伏标准专题组的成立有利于推进钙钛矿光伏电池标准化工作,填补钙钛矿光伏电池标准空白,完善钙钛矿光伏领域标准体系,助力钙钛矿光伏产业发展。

5.2.资本:一级市场资金关注度高,头部厂商完成多轮融资

钙钛矿电池组件产业一级市场投资热度高,众多知名投资商入局。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家以非上市公司为主,一级市场投资热度较高。从融资进展来看,部分头部厂家已完成多轮融资,融资进展快,例如: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分别进展到 B+轮、D 轮。从交易对手来看,知名投资商入局钙钛矿电池产业,例如:协鑫光电B 轮、B+轮集结了腾讯投资、Temasek 淡马锡、红杉中国、IDG 资本等。钙钛矿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助力将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5.3.厂商进展:百兆瓦产线落地,GW级产线有望在未来两年内落地

头部厂家百兆瓦产线已落地,GW 级产线有望在明后年落地。目前部分领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家如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等已形成了百兆瓦级别的生产能力,纤纳光电更是已有钙钛矿组件出货,且各厂商研发和量产效率正在持续爬坡中。百兆瓦产线落地及投产出货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市场的第一步,是产业化的重要进展之一。根据头部厂商扩产计划,预计于明后年有望陆续落地GW级生产线,进一步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规模化生产。

5.3.1.协鑫光电:全球首条大尺寸100MW量产线建设者,组件量产效率已达 16%

协鑫光电:从公司发展进程来看,公司前身厦门惟华光能成立于2010年,于 2017 年建成 10MW 级别钙钛矿光伏组件中试线,于2021年建成100MW 量产生产线并进行试生产,于 2022 年达到16%的量产效率。从团队背景来看,公司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董事长范斌博士师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 Michael Gr?tzel 教授。从公司产能规划及目标效率来看,公司预计到2023年将实现100MW生产线达产,量产效率达到18%;预计到 2024 年建成 1GW 产线,量产效率爬升至20%;预计到2025年建设5-10GW 产线,量产效率进一步上升至 22%。

5.3.2.纤纳光电:率先实现钙钛矿组件出货,多次刷新钙钛矿小组件效率记录

纤纳光电:从公司发展进程来看,公司成立于2015 年,于2018年开始建设 20MW 中试线并于 2020 年建成,于2021 年建成100 MW量产线,于 2022 年投产 100 MW 量产线,并出货首批5000 片α组件,且将钙钛矿光伏小组件(19.35cm2)稳态转换效率提升至21.8%,已是公司第七次刷新转换效率的世界记录。从团队背景来看,创始人兼CEO姚冀众博士毕业于帝国理工大学物理系,联合创始人兼 CTO 颜步一博士毕业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杨旸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公司产能规划及目标效率来看,公司预计 2023 年实现钙钛矿光伏小组件转换效率 23%;公司 GW 级产线正在持续推进中。

5.3.3.极电光能:全球规模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建设者,GW 级产线有望 2024 年投产

极电光能:从公司发展进程来看,公司起源于长城控股集团,于2018年开始钙钛矿技术研发,于 2020 年落地无锡,于2021 年开始建设150MW生产线,且在钙钛矿光伏组件(63.98cm2)上实现20.5%的转换效率,创下当时世界记录,于 2022 年投产 150 MW 生产线(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在大尺寸(756cm2)光伏组件上实现转换效率18.2%。目前,公司 150MW 生产线处于工艺调试和小批量出货阶段。从团队背景来看,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振瑞博士拥有 30 余年光伏行业从业经验,公司首席科学家为全球钙钛矿领域知名科学家、国际知名院士MohammadKhajaNazeeruddin 教授。从公司产能规划及目标效率来看,公司计划于2023年启动 GW 级产线建设;预计到 2024 年 GW 级产线投产。

5.3.4.仁烁光能:全球首条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研发线建设者,预计今年 150MW 产线投产

仁烁光能:从公司发展进程来看,公司成立于2021 年,于2022年建成 10MW 全钙钛矿叠层研发线,且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实现29.0%的稳态光电转换效率,创下世界记录。截至目前,公司建设的全球首条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研发线已正式投产,组件尺寸30*40cm2。从团队背景来看,创始人、董事长谭海仁教授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公司背靠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核心管理团队有着丰富的光伏领域从业经验。从公司产能规划及目标效率来看,公司预计 150 MW 生产线将于 2024 年量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电池网证实,仅供您参考